極目新聞記者 王佳文
(資料圖片)
通訊員 譚鳳珍 金少宇
視頻剪輯 王佳文
“哦嚯……哦嚯……”一個正月的凌晨,陣陣寒氣逼人,距三尖觀林場5公里外的劉家荒村,土豆地里閃動著一束手電筒光和一個瘦小身影,稅典芝敲擊鐵盆,用聲響嚇跑下田偷吃土豆種子的野豬,聲音在山谷回蕩,顯得格外響亮。
李能陽正在巡山
此刻,稅典芝的丈夫李能陽深吸一口氣,帶上手電筒、彎刀,拄著拐杖,提著痛風的腳,準備巡山。
稅典芝回憶,1994年,李能陽擔任三尖觀林場場長后,回家的次數(shù)一年比一年少,家里的大小事務都不曾過問,到今年,他已在林場過了31個春節(jié)。
多年來,稅典芝獨居在一棟土瓦房中,一條狗、一只貓為伴,既當男人用背簍打杵背重物,又當女人拿鍋掌瓢打理家務,上要孝敬年邁的公婆,下要撫養(yǎng)兩個兒子。
2008年冬天,一場罕見的大雪襲擊林場,直徑1米多的大樹在積雪重壓下攔腰折斷或裂開,李能陽和林場職工連戰(zhàn)數(shù)天,緊急搶救樹木。
這時,稅典芝得了重病,半個多月后,在學校寄宿的兒子放假回來才發(fā)現(xiàn)母親已臥床不起。當時參與救治稅典芝的何醫(yī)生說:“如果不是搶救得力,可能就天人永隔了?!?/p>
現(xiàn)在的稅典芝,走路佝僂著腰,腿腳不方便,但還是努力提振精神。原來,就在前兩天,稅典芝在搬運東西時扭傷了腰,腳背皮膚潰爛了好大一塊。
無論苦累還是病痛,稅典芝這些年來從來沒有要求丈夫放棄林場回家?guī)兔Α?/p>
每年幾十只雞、幾百斤豬肉、幾百斤土豆、幾千只雞蛋、無數(shù)的蔬菜……稅典芝用背簍背著無償送往丈夫所在的林場。
對于李能陽幾十年來以林場為“家”的行為,兩個兒子很是不解,經(jīng)常和父親“冷戰(zhàn)”。
兒子李飛說:“我和弟弟從小都沒得到過父親的陪伴,沒感受過父愛,媽媽的辛苦我們看在眼里,我們都不想媽媽對他好。”
2006年,22歲的李飛曾帶著懷疑,到林場“監(jiān)視”父親。
每天天不亮父親就偷偷摸摸出了門,半夜才回來,有時一出門就是兩三天,李飛決定全程“跟蹤”。
果然,父親一路看的都是他的“老相好”,那些與他相知相愛幾十年的大樹們在風中竊竊私語?!斑@棵樹比我才小2歲,以前主干一只手握得住,現(xiàn)在一雙手都抱不下了。”站在3棵杉樹前,李能陽敞開懷抱相擁,顯得那樣親昵。
李能陽查看樹木生長情況
樹,在三尖觀林場是最平常的東西,也是最稀罕的東西。
在陡坡、巖縫、山坳中種樹,林場的十幾位員工從天亮干到天黑。林場不能生火,大家渴了喝冷水、餓了吃冷洋芋,雖填飽了肚子卻打嗝不停,沒人能躲過胃病。
杉樹、椿樹、漆樹、厚樸樹……護林人上線、下線一批批,留下了方圓100余公里的郁郁蔥蔥。
“樹像李場長的戀人,我們護林人如他的兄弟姐妹,他巴心地疼。”87歲的老護林員張祚雙說。
李飛的“監(jiān)視”行動仍在繼續(xù),跟著父親夏天搭露天草棚過夜,用艾草汁涂抹蚊蟲叮咬的地方,冬天踏勘雪凌,用豬油涂抹手腳上一道道凍裂的皴口。
2007年,李飛跟著父親開始試驗在林下種植黃連,歷經(jīng)3次失敗,終于成活,父子倆坐在四盆黃連后拍了一張合照,照片上帥氣的臉龐和現(xiàn)在兩頰高原紅的李飛相差很大。
這年除夕夜,待父親分發(fā)完職工福利,李飛收到了父親遞過來的100元錢,這是在林場兩年來,李飛收到的第一份工資,也是他這一生收到的第一筆壓歲錢,他視如珍寶,至今保存如新。
從此,李飛跟在父親身后,深一腳淺一腳,也在林場找到了“真愛”,成了林場的免費勞動力,就連自己和妻子存下來打算買房的8萬元積蓄也給父親修路造林了,一家人至今住在出租屋里。
2022年大年初三,稅典芝發(fā)了一個微信朋友圈,曬出一張照片:李能陽一身西裝,打著紅色領帶,左手捧鮮花,右手高舉“最美巴東人”獎杯。沒有文字描述,沒有音樂加持,稅典芝的朋友圈收到了前所未有多的點贊。
翻看李能陽和妻子稅典芝的微信聊天記錄,均為李能陽被評為“全國農(nóng)業(yè)科學技術推廣示范帶頭人”“荊楚楷?!薄岸魇┲菸逡粍趧营務隆钡葮s譽的新聞鏈接,而這一系列信息,稅典芝都沒有回復。
稅典芝是否知道這些信息的意思?她笑著說:“當然知道!老李守好一片林,我守好一個家,再苦也值!”
相機快門“咔嚓”一聲,李能陽和妻子稅典芝一生首張合影幸福定格。這一瞬比婚紗照更讓人羨慕,夫妻倆十指相扣、相互依偎,身后青山是他們最美的背景。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wǎng)-重新發(fā)現(xiàn)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wǎng)-重新發(fā)現(xiàn)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wǎng)-重新發(fā)現(xiàn)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wǎng)-重新發(fā)現(xiàn)生活",并保留"實況網(wǎng)-重新發(fā)現(xiàn)生活"的電頭。
熱點
頭條
- 天天熱訊:高質量發(fā)展調研行|守住“老字號” 開拓“新賽道”——佛山推動制造業(yè)量、質雙升
- 【“粵”升灣區(qū)闊 潮涌看中國】跨越伶仃洋 一橋連三地:這座世界最長跨海大橋為大灣區(qū)帶來新機遇
- 新疆人大代表聯(lián)絡站:民眾解憂“萬事屋”
- “點亮網(wǎng)絡文明之光”2023年網(wǎng)上主題宣傳活動在廈門啟動
- 全球訊息:杭州亞運會獎牌和推廣歌曲發(fā)布
- 官方解讀:5月經(jīng)濟數(shù)據(jù)發(fā)布 傳遞出什么信號?
- 新華全媒+|大院曬糧,塔內(nèi)烘干——山東夏糧產(chǎn)后服務見聞 天天新視野
- 【當前獨家】新華全媒+|高考考生們,這些“套路”騙局要當心
- 三年了,永遠不忘清澈的愛-當前速遞
- “浙”村有點“潮”-環(huán)球微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