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劉鴻凌
離開故鄉(xiāng)多年,有一條名叫漳河的小河,卻從未淡出我的記憶。我的少年時光與它相依相伴:春折岸畔楊柳,夏摸水中蟹蝦,秋看群鴨戲水,冬賞如雪蘆花……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鄉(xiāng)親們的飯桌上一年四季難見魚肉,咸菜是家家戶戶的主打菜。好在漳河慷慨,肥美的魚蝦成了鄉(xiāng)親們改善生活的最好饋贈。父親會打魚,家里有一張漁網(wǎng)。 父親每隔幾天,就會背著漁網(wǎng),提著魚簍出門,第二天,我家的飯桌上會有魚兒的身影。
夏日晚飯過后,父親會走進土坯夾房,拿出漁網(wǎng),看向我與大弟,笑著問:“你們兩個,哪個愿意去給我提笆簍?”小弟還太小,沒有飯桌高,吃飯還要奶奶幫忙把他抱到高背椅上,父親自然是不會讓他去的。我和大弟趕緊溜下椅子,搶著說:“我去!我去!”父親慈愛地點點頭:“你們兩個都去吧?!?/p>
我和弟弟提著笆簍,拿著手電筒,樂顛顛地跟在背著漁網(wǎng)的父親身后。月光下的漳河,躍動著碎銀般的光暈,輕柔的流水聲如母親的囈語。父親選好一個下網(wǎng)的地點,先在沙灘上散開漁網(wǎng),然后從中上部收攏,提起來,再用力地向河面撒開去。父親全神貫注地盯著河面,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突然,他朝我們點點頭,開始收網(wǎng)。父親把漁網(wǎng)拖上沙灘,月光下,魚兒們在網(wǎng)中蹦跳,我和弟弟打開電筒,興高采烈地從網(wǎng)中撿魚。
每一次,父親只撒五六次網(wǎng),無論收獲怎樣,他都會收網(wǎng)回家。
寒冬臘月的夜晚,父親每月也會去漳河打幾次魚。天寒地凍的,我和弟弟不再像夏日夜晚那樣自告奮勇地去幫父親提笆簍了,父親也不問我們去不去。每每父親背網(wǎng)出門時,母親會柔聲地說:“天太冷了,就別去吧。”父親看看圍在母親身邊的我們姐弟三人,說:“他們三個正長個子,我還是打點魚回來,你熬點湯給他們喝?!蹦赣H不作聲了,拉拉我的手,示意我去,弟弟也表示要去。母親給我和弟弟圍上圍巾。夜風刺骨,我們瑟縮著身子,貼在父親左右……
那個時候的魚,味道特別鮮美。鮮魚捕得多,一時食不完,還可以用火烘成干魚。那干魚的滋味,也是百食而不厭的。
如今的漳河消瘦了很多,兩岸的村莊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的推進,也少了雞鳴狗吠、牛哞羊咩、煙火裊裊的喧嚷。
如果清風可欠,月色可賒,往事可以啟封,我愿意忘記歲月的褶皺,歸隱,與漳河沙灘蘆花為鄰。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wǎng)-重新發(fā)現(xiàn)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wǎng)-重新發(fā)現(xiàn)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wǎng)-重新發(fā)現(xiàn)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wǎng)-重新發(fā)現(xiàn)生活",并保留"實況網(wǎng)-重新發(fā)現(xiàn)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