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強介紹,我國擁有76萬多處不可移動文物、1.08億件/套國有可移動文物,40項世界文化遺產及4項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遺產,是名副其實的文物資源大國。
關強指出,國家文物局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踐行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工作要求,讓文物和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fā)新活力、綻放新光彩,匯聚起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強大精神力量。在以下五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一是文物系統保護全面加強。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有序實施,“應保盡保”理念漸入人心。長城、石窟寺、文物建筑、廊橋、革命文物保護等有力推進。持續(xù)開展全國打擊防范文物犯罪專項行動、文物行業(yè)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整治行動,查處一批重大法人違法案件和安全事故,文物安全狀況持續(xù)向好。
二是文明研究闡釋不斷深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階段成果豐碩,“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取得重要進展,進一步深化了對古國時代文明內涵的認知,進一步實證了中華文明起源和發(fā)展脈絡。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深??脊胚~向世界先進水平。推行建設用地考古調查勘探發(fā)掘前置的“先考古、后出讓”政策在24個省份落實落細。
三是文物傳承利用成風化人。全國備案博物館達6833家,免費開放率超91%,2023年舉辦4萬余個陳列展覽、38萬余場教育活動,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yǎng)。革命紀念場館和革命文物發(fā)揮思政教育功能。135家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及立項單位、187家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及立項單位,成為公眾近距離感悟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的重要場所?!秾す胖袊贰逗我灾袊贰秶覍毑亍返裙?jié)目廣受好評,以文物為題材和靈感的“國潮”“漢風”文創(chuàng),增進公眾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認知。
四是人文交流合作擴大影響。“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等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發(fā)起成立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聯盟成員國、伙伴國、觀察員國數量達到20個。中國考古走進埃及、瑪雅文明腹地,深入法國、突尼斯、南非、中亞等20多個國家,開展48項聯合考古。文物保護修復國際合作拓展到6國11處,柬埔寨吳哥古跡、烏茲別克斯坦希瓦古城、緬甸他冰瑜佛塔等項目受到當地民眾好評和國際社會的贊譽。43批次、1900余件(套)海外文物“游子”回歸祖國,文物成為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金名片”。
五是文物治理能力切實增強。文物保護法修訂草案提交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文物科技全面納入國家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數十項文物科技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取得重要進展。文化遺產保護技術委員會經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批準成立,秘書處落戶中國。舉辦全國文物行業(yè)技能大賽,實施全國考古人才振興計劃,發(fā)布文物修復師、考古探掘工職業(yè)標準,文物、博物館學科專業(yè)設置優(yōu)化提升,文物全科人才培養(yǎng)讓基層后繼有人。
關強提到,下一步,國家文物局將帶領全國文物系統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在中央有關部門統籌協調下,進一步加強與文化遺產各有關部門的密切合作,協同推進建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協調機構,建立文化遺產保護督察制度,推動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和統一監(jiān)管,構建中華文明標識體系,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戰(zhàn)略部署轉化為文物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生動實踐,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文物新篇章。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fā)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fā)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fā)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fā)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fā)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