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唯導演將攜新作《我和虎媽》亮相今年的北影節(jié)展映單元。電影延續(xù)了他一貫的現實主義敘事,講述了“中考”之下,深圳一普通家庭里掀起的情感風波。它聚焦中國式的教育、中國式的親子關系,戲劇波瀾深埋在接地氣的樸素劇情里,既溫馨感人,又不乏針砭時弊的尖銳之處。
有權威機構曾調查和總結中國式家庭教育的慣常行為:
第一是叨嘮。很多話講一遍就夠了,但總是沒完沒了,有時甚至發(fā)展到對孩子的諷刺挖苦。
(資料圖)
第二是拿自己孩子和別人做比較?!巴映升?、望女成鳳”,個個指望自己孩子成為學霸。
第三是不問是非,逮著錯誤就罵,命令式的、簡單粗暴的教育。
第四是只關心名次、分數等學習成績,而漠視其他。
電影《我和虎媽》像一面鏡子,以一個普通三口之家日常細節(jié),清晰地照見了這些中式家庭教育的魔怔。
首先,電影中塑造的“虎媽”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在孩子面前,她永遠精力旺盛、不知疲倦,奮戰(zhàn)在一線。
虎媽的出場極有趣味,先是在漢服活動現場將女兒艾可逮個正著,又在車上一頓言語教訓。她先發(fā)制人,先聲奪人,無論是動作還是語言,都完全展現出她的“虎”勁。
“如果不努力,就考不上好高中,考不上好高中,三年以后就考不上好大學,沒有文憑,你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這輩子就完了!” “差0.5分有本質的區(qū)別,85分叫優(yōu)秀,84.5分叫良!”“進不了重點大學,你等于這輩子都完了!”“一分一操場,差一分,就相差了一操場的人!”……
現實中,很多媽媽們都會用這些固定的話術來對孩子曉以利害?;屢灿兄@一套固定話術,莘莘學子大概都會被沉浸式地帶入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回憶。
影片《我和虎媽》提綱挈領引出了對教育本質的深思。圍繞艾可備戰(zhàn)中考這個大事件,虎媽接下來的行動線也是死死纏繞孩子人生的第一步“中考”……
一方面,為了督促孩子學習備考,“虎媽”的觸角,簡直覆蓋了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上廁所,有嚴格的時間限制;吃魚湯,要拷問一下魚湯變白的化學原理;為了給孩子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她更是豁出去了,勇斗同樣虎虎生威的一群廣場舞大媽……
另一方面,“虎媽”百折不撓,孩子出什么招,她都能想辦法應對,可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為了讓學校給孩子更多關照、更多加碼,她給班主任塞購物卡,低下身段各種軟磨硬泡;被拒絕后,就搜羅校外輔導班,找名機構、名師給孩子補課;錢也花了,班也報了,孩子成績排名還是掉了,她大發(fā)雷霆,但仍然痛定思痛,親自制定詳細的計劃,對孩子進行密不透風的家庭監(jiān)獄式管理。
比起“虎媽”,“貓爸”的存在感就弱得多了。
影片開頭,“貓爸”的出場就奠定了他在整部電影中的地位——斡旋于妻子和女兒之間的和事佬。
媽媽忽然出現在艾可在拍照現場后,艾可拼命逃脫,而及時出手解救的就是開車而來的爸爸。從父女間的對話可以看出,艾可對爸爸是喜歡和信任的,這和躲避媽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然而,貓爸的內心目標和虎媽的目標是一樣的,他們在孩子面前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只為將她當作考試機器,忽視她的內在需求和自我意志。
但孩子內心是干凈而敏感的,一旦識破了他的父親和母親所唱的“雙簧”,隨即而來爆發(fā)了一場家庭抗衡大戰(zhàn)。
第二,虎媽貓爸的獨生女兒艾可則展現出了另一幅青春的畫卷。
電影里的艾可,是一位熱愛畫畫、并且頗有些繪畫天賦的二次元少女。她在學習之余畫了很多作品,在同學中小有名氣。
可是在中考面前,分數成了集體追求的唯一標準,學校把美術這種所謂“副科”排擠到了邊緣,父母更認為畫畫是不務正業(yè)。在“虎媽”的威嚴之下,艾可不得不把愛好割舍,投入到題海大戰(zhàn)。
年齡的差距、人生經歷的不同,目標的不一致,導致她和父母的世界都不在一個頻道。
在電影中,導演多次運用了平行剪輯的方法,通過視覺反應兩代人之間在行為和思維上的反差。
其中有一個段落令人印象深刻,父母暢想著女兒考上重點高中、好大學、畢業(yè)后進世界500強公司、坐游艇享受生活等人生飛升的大夢??纱藭r女兒和小伙伴們正熱火朝天地討論著參加表情包大賽的各種細節(jié)和愿景,和父母的想法完全背道而馳。
與“虎媽貓爸”的寫實表現不同的是,電影用了浪漫化的、超現實的元素來展現二次元少女艾可的精神世界。
在艾可的幻想中,經常出現一個小天使。小天使跟隨艾可的情緒變化,幻化出不同的形態(tài)。
這是艾可藝術想象力的彰顯,也是她內心向往無拘無束、自由生活的形象表達,這一切充滿著靈性。艾可這個靈動跳脫的內心世界,正映襯著現實的貧弱、枯燥和壓迫感。
電影雖然主講的是艾可一家,但以點帶面,對深圳這座現代化城市的教育現象進行了剖析,展現了具有形形色色教育理念甚至明里暗里互相較勁的家長們。
艾可班中的學霸藍依依有一位“凡爾賽”的母親,她嘴上說著“快樂教育”,明里說什么都不管,全靠孩子自覺,但實際上,為了享受“學霸”帶來的榮耀,歇斯底里地給孩子不斷施加壓力,甚至對孩子棍棒相加,造成孩子的精神問題?!皩W霸”養(yǎng)成的背后,隱藏著家庭暴力。
還有一位曾經的學霸豆威,他是對傳統(tǒng)教育提出挑戰(zhàn)的天才學生,他有自己對科學的思考和探索,然而在嚴酷的競爭壓力之下,他的學術質疑令他成為了校園“另類”,最終造成精神錯亂,甚至產生了自殺的傾向。天才的隕落固然令人扼腕,但導演更多地投入了對當代快節(jié)奏的教育現實的警醒和關懷。
第三,《我和虎媽》是一部具有深刻社會關懷的影片。
導演張唯是一位善于社會觀察的電影工作者,向來以嚴肅的社會考察、犀利的筆觸、多元化的視角而著稱。因此,他的電影總是透露著客觀展現,積極展望的時代氣息。同樣,《我和虎媽》表達出的價值觀也是一如既往的正面和積極。
就像艾可的這位“虎媽”,盡管有時令人感到窒息,但是她身上確實也彰顯出了中國家長那種為了孩子可以不顧一切、全然的犧牲和付出。在經歷很多事情之后,為了孩子,作出了改變。而“貓爸”雖然有思考,但做了另外的行為:暗中主導,花錢送禮、托關系找人……費盡全力地為孩子的未來助力。
這就引出了本電影的主題:是否做一個有反思的父母,能否和孩子一起成長。
自古以來,親子關系就是是人生的重大課題。親子之愛是與生俱來的?!拔易龅囊磺卸际菫槟愫谩!边@是中國家長們經常放在口頭的話。
內卷的時代,家長們常常不經意地以愛為名對孩子施加壓力。時代在不斷變遷,孩子們面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也早與父母的生長環(huán)境不同。如何進行正確的家庭教育,是共同擺在兩代人面前的問題。
影片給了一個答案,那就是懷著各自的目的,親人彼此間矛盾不斷,但也為了同一目標,家人們終將和解。
另外,影片也明晰地表達了,請打破對“學霸”的執(zhí)念,做到真正尊重孩子的選擇。
“學霸”只是極少數人,學渣又怎么辦?像艾可這樣成績普通的孩子才是大多數。不是學霸,當不了掐尖的人,是否就是失敗的人生?導演希望,每一位身為父母的觀眾看完影片后,能回顧自己的學生時代,捫心自問:我曾是學霸嗎?還是學渣?如果都不是,那么我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什么樣的學生?
普通人,努力去做最好的自己,同樣也可以活出獨特的價值。鼓勵孩子做自己,不是一句空口號,而是父母一輩子要做的家庭教育的功課。
最后,影片也提到了一個尖銳的社會問題:教育公平。
深圳作為一個移民城市,因本地戶口和外地戶口的差別而造成的升學區(qū)別對待格外顯著?!吧钲趹艨诒旧聿恢靛X,值錢的是背后的中考體制”,這成為了這個五方雜處的城市里,人們不成文的共識。同樣在一個班里學習,中考成績相仿的孩子,卻因為戶口問題,被無情排斥。
電影敏銳大膽地捕捉了這些現實中愈益激化的問題。它也并不是簡簡單單地批判現實、給出答案,而是以影像化手法介入公眾議題,擺出爭議所在,探討問題存在的各種癥結,從而希望引發(fā)更多的關注。
曾經有一位藝術家說過:藝術只是發(fā)現和擺出人與社會存在的問題,至于如何改變和解決,就交給政治家和經濟學家去吧。
作為深圳的本土導演,張唯一向關注這個改革開放前沿城市,拍攝多部立足深圳但又具有世界觀和歷史觀的電影,其電影以取材另類、視角獨特見長,擅長用樸素自然的紀實性的手法影像化紀錄中國社會發(fā)展背景下這個城市的人情世態(tài)、發(fā)展變遷。
在其拍攝的多部電影中,均蘊含著濃烈的、與生俱來的社會意識,這種自發(fā)的意識使他的每一部電影都具有強烈的話題性,往往在平淡的敘事中蘊含著巨大的社會沖突,具有宏觀視角。在人物與社會的不斷沖撞中,觀眾可以看到中國社會巨變下一些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從而激發(fā)思考和獲得啟示。
導演張唯
例如,聚焦“中國制造”下的深圳民營企業(yè)老板的電影《打工老板》、通過祖孫三代反映深圳改革開放四十年城市巨變的電影《照相師》、關注年華老去的城市“拓荒?!钡碾娪啊犊粘病罚P愛和養(yǎng)育自閉癥孩子問題的電影《喜禾》……這次,也以教育為切口,延續(xù)了對深圳這座城市的電影化書寫,成就了這部電影——《我和虎媽》。
《我和虎媽》是一部節(jié)奏明快、充滿青春少年氣息的電影,讓我們看到了孩子們最真實的內心,不但品嘗到了家長們五味雜陳的味道,還展示了青春的各種美好以及它包蘊萬象的可能性,也許給中國教育及相關電影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fā)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fā)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fā)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fā)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fā)現生活"的電頭。